但是,「實價登錄 1.0」卻因沒能走完「最後一哩路」,飽受國內地政學者專家的詬病。
原因在於「實價登錄 1.0」以 30 個門牌號碼為區間(一開始還是 50 個,後來才縮小為 30 個), 這種「區段化、去識別化」的呈現方式,讓消費者只能看出「建物門牌號碼區間值」,卻無法看清楚單一門牌真實的成交價格。當真是走到「最後一哩路」,卻仍看不清前面目標。
剩下最後一哩路,美中不足的「實價登錄 1.0」
整體而言,「實價登錄 1.0」的確提升了台灣房市資訊的透明度。根據英國房地產服務和投資管理公司仲量聯行(JLL)所發布的「全球不動產透明度指數」(Global Real Estate Transparency Index) 中, 台灣從 2010 年排名 33 名, 進步到 2018 年的第 26 名,透明指數也從「半透明」類組進步到了「透明」類組,全球排名優於韓國、馬來西亞、中國大陸等地。
但是,「實價登錄 1.0」卻因沒能走完「最後一哩路」,飽受國內地政學者專家的詬病。
原因在於「實價登錄 1.0」以 30 個門牌號碼為區間(一開始還是 50 個,後來才縮小為 30 個), 這種「區段化、去識別化」的呈現方式,讓消費者只能看出「建物門牌號碼區間值」,卻無法看清楚單一門牌真實的成交價格。當真是走到「最後一哩路」,卻仍看不清前面目標。
「一棟大樓門牌號碼常常只有兩號,你知道門牌號碼 30 號含蓋範圍有多廣嗎?即使在同一個社區、同一棟大樓中,不同的樓層、面向、座向、景觀……失之毫釐,房價就可能差之千里,」葉凌棋認為「實價登錄 1.0」所提供的資訊,並不能讓買賣雙方真正掌握市場行情。
黑心仲介如何利用這樣的「資訊模糊」,從中上下其手?舉例來說,因為「實價登錄 1.0」不是以單一門號為單位,黑心仲介可以拿鄰近較低的實價登錄價給賣家看, 讓合作的投機客用低價買下,稍微整修之後再出售。這時,仲介再拿附近地區實價登錄價格比較高的給買家看,用高價賣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