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下雜誌 IBM

企業公民

本篇引用

cwLogo

「新五專」強勢回歸!差建中0.2分的績優生,選了北科大

康寧大學上週宣布將申請改回五專,創下大學主動轉回專科學校的先例。事實上,未來的五專可能和你想得不一樣。今年,台灣三所科技大學下設的五專班和IBM聯手,導入源自紐約的「P-TECH」辦學模式,招生竟有百分百的報到率。

「魔鬼氈在哪呀?」二十多坪的換裝室裡,三十幾個頭戴網帽的青春期少年嘰嘰喳喳,兩腳雖然已穿進防塵衣,雙手卻還忙著要把衣服領口封好。待會兒他們就要踏入液晶面板的實習廠區,觀察製程運作。

這群才剛從國中畢業的學生,是台北科技大學今年所設「五專班」的首屆新生,也是台灣首批導入IBM的「P-TECH」教育模式班級之一。

新生報到率百分百,新五專非舊五專復興

七年前,IBM與紐約市立大學及紐約市教育局合作,推動P-TECH(Pathways in Technology Early College High School)教育模式,透過學校與企業共同合作,針對新興科技應用所需的技能,培養有別於藍領和白領的「新領」(New Collar)人才。

作為亞洲區首次導入P-TECH模式的國家,台灣要借助P-TECH模式重啟沒落的工專教育,參與學校包括北科大的智慧自動化工程科、虎尾科大精密機械工程科,以及高雄科大模具科和土木科。學生不僅能與企業導師交流,更提早與職場實務接軌,相關經驗未來可能擴大到高職,為台灣技職教育帶來變革。

儘管是首次重啟五年制工專教育,招生竟有百分百的報到率。他們如何培養新一代的技術管理人才?

與業界密切合作.企業導師與學生一對一

經過半小時,學生們已經包得密不通風,準備進入新竹友達光電的實習廠區。

連結產業需求是P-TECH教育模式的一大特色。北科大五專班的學生,從入學之初就開始他們和職場的親密接觸,專一上學期、每週兩小時的生涯規劃課,除了參訪如友達、IBM等大企業,許多企業校友也會回校分享經驗。

北科大智慧自動化工程科和IBM、友達、和碩、群光等四家企業夥伴合作,每個月定期開會討論課程內容和規劃實習,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職場,P-TECH模式還規劃「企業導師」制度,為學生和將來的職場主管牽線。

除了學校導師,每一個五專班學生會有一個企業導師,每學期至少會面一到兩次。北科大機電學院院長張合表示,企業導師能幫助學生獲得一對一的經驗交流,也有助雙方建立長期關係,他們的關係不僅止於實習,目前預計專二時就會啟動。

直攻軟硬職能,培養新企管人才

接軌職場的另一個祕訣,是和企業聯手盤點課程中的職場技能。IBM企業公民部大中華區負責人陳慧純表示,由於科技應用變化加快,合作企業會和老師討論進入業界需要掌握的觀念或工具,像是更早開始雲端相關課程、導入新一代的程式語言。

除了實習、技能盤點以加強學生的硬功夫,學生們在相當高二時就開始培養職場軟實力。四學分的職場實務課是運用IBM開發的職能課程模組,讓學生練習領導、自我管理、團隊協作等七大溝通和管理課程。

以商業書信為例,陳慧純指出,外商相當重視英文書信的措詞和禮節,課程中會指導學生適當書寫標題、稱呼對方和扼要表達重點,讓學生提早為進入職場做準備。

透過公私協力的P-TECH模式,並不是舊五專的復興,而是要為台灣製造業培養新一代企業管理人才。導入P-TECH模式的推手、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表示,以往五專學生較不善表達想法,但讓學生提早接觸職場和實務技能課程,可為台灣培養兼具技術和管理能力的人才。

與建中差0.2分,他選了北科大

由於強調職場技能,吸引不少學生進入以提早準備,「我滿贊同職涯不是只有一種的想法,」年僅15歲的許先信,談到上一週前台灣IBM公司總經理、前奇異(GE)台灣執行長暨大中華區副總裁許朱勝的職涯經驗分享。

父母是國中小老師的許先信,以0.2分之差與建中失之交臂,因爲「不想當第二名」,選擇北科大,希望透過產學合作的教育課程,早點接觸職場。已經在自學架設網站的他,希望未來能進入大型科技公司實習。

全球化時代的管理人才,除了懂技術,也要能和世界溝通。北科大在專四納入P-TECH的英文簡報技巧課程,專一到專三也有英文聽力、會話和演說的必修。智慧自動化工程科主任呂志誠表示,職場環境已經不同,更需要加強學生語言能力,以增加跨國移動力。

畢業後工作3年,可同等學力報考研究所

若未來想繼續升學,畢業後工作三年以上,可以同等學力報考研究所,姚立德表示,由於學生素質不錯,五專可能不會是最後一個學歷,他鼓勵學生先投入職場、了解產業知識,有所不足再回到學校,更能縮小產學間的落差。

但如何確保就業力、建立學生和家長信心,是復興五年制工專的關鍵。P-TECH四個班共165名學生全數報到,也吸引到許多成績優秀、有想法的學生。不過,呂建誠認為有些家長或老師仍然處於觀望階段,需要確保課程品質和關注學生的適應情況,讓更多人對五專回歸有信心。

五年後,這群勇於選擇不一樣道路的孩子會發展成什麼樣子,值得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