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下雜誌 IBM

前瞻觀點

AI、數據分析怎麼做?IT 基礎架構將是決勝關鍵

IBM 大中華區硬體系統部總經理侯淼

數位轉型議題正火熱,領先企業的成功秘訣是:在發展人工智慧與分析時,擁有好的數據,並完善 IT 基礎架構,將是因應未來業務挑戰的決勝關鍵。

你知道資料洞察分析也能用在 F1 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上嗎?

2019 IBM 科技論壇「現代架構未來」展出奧斯頓•馬丁紅牛車隊運用 IBM Spectrum Storage 儲存架構加速資料分析,在賽前建立賽車的「數位分身(Digital Twin)」,縮短 30% 製造及測試時間(約數百小時)。在比賽中透過即時資料洞察優化比賽策略,提供賽車隊所需的決策資訊,為選手爭取毫秒級優勢,最後成功讓奧斯頓 • 馬丁紅牛車隊躋身 2018 年世界 F1 錦標賽第三名,足見即時資訊洞察對業務決策的影響力。

沒有 IA(資訊架構),就沒有 AI(人工智慧)

IBM執行長 Ginni Rometty 在 IBM 年度大會「Think 2019」上指出:「如果沒有 IA (Information Architecture,資訊基礎架構)就不會有 AI(Artificial Intelligence,人工智慧)!」

對企業而言,2019 年是數位轉型的關鍵年。數據化、AI 化是數位轉型的核心,不論是為了擁抱 Bank 4.0,銀行要提供 24 小時無處不在的服務;或是為邁向智慧製造,必須快速優化製程和產能以提高工廠自動化。在速度與規模決定一切的時代,為了成功運用數據分析,擁有能因應當前挑戰,同時又能展望未來的科技平台架構顯得至關重要。(延伸閱讀:AI 助力 IT維運,加速企業數位轉型

IBM 大中華區硬體系統部總經理侯淼指出:「80%數據尚未被『淘金』,面臨大數據熱的時代,更要冷靜思考,企業的 IT 基礎架構,足以在明天充滿信心嗎?如何管理日益成長的數據和 AI 需求?要用明天的思維思考今天的架構。」

台灣的 AI 下一步

為掌握 AI 大未來,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也已經完成作為國內產業平台的 AI 基礎架構。針對台灣 AI 發展現況,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主任史曉斌表示,目前國網中心的台灣 AI 平台系統使用量為 85%-90%,學界及業界皆有不錯的 AI 應用。其中,生醫 AI 和智慧製造是最突出的兩個領域。農業也不乏人工智慧應用,例如在小豬出生七天內計算小豬未來是否為種豬,AI 可將一年的計算縮短為七天。未來,國網中心希望能協助更多台灣企業用 AI 到世界上發光。

在具體作法上,IBM 大中華區系統與科技事業部傑出工程師李永輝表示,AI 取決於三大要素:第一,資料有多少?並運用自動化技術加快 AI 能力部署。第二,要有可延展性高的基礎架構,才能發展 AI。第三,依據場景挑選可應用的演算法,將資料和模型放進數位分身觀察未來的發展。

緯創醫學科技智慧醫療總監郭志峰則指出,AI 命題的選擇,以及產業合作是否能產生商業利益,將是決定 企業AI 專案能否成功的關鍵。

國立交通大學數據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曾新穆分享,台灣產學合作最常遇到的兩大問題是:第一,命題不夠精準、完整,必須在 AI 應用的精準度及回應速度之間取捨。第二,學界的強項是解決難題,應用到業界時會遇上應用場景的問題,開發時只考慮伺服器運算,但實際應用時得讓 AI 應用的速度加快,才能創造價值。

台灣 IBM 硬體系統部總經理于伯琨總結表示,「放眼全球,金融業、製造業都在加速新科技的應用,數位化及 AI 的企業數位轉型之路勢在必行,沒有可延展的 IT 基礎架構,就很難發展 AI。就緒今日,架構未來,是企業抓緊先機,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。

IBM 大中華區技術長暨系統開發中心總經理謝東



預見下世代的架構科技

隨著數據價值越趨重要,未來架構的關鍵在儲存,數據需要被運算時,如何能快速被 CPU 讀取?並且讓它更便宜地被儲存?

因此,IBM 正在研究三項重大技術。第一是「多位相片儲存技術」,速度非常快,且持續儲存的特性非常好,在常溫狀態下,可做到 100 萬次儲存。此技術為程式設計帶來新的革命,可讓數據直接在儲存設備中運算。

第二是「超高密度磁帶技術」,發展超過 60 年的古老磁帶技術再次流行,因為它比硬碟更可靠、便宜、持久,可長期保存數據 30 至 50 年。IBM 不斷提高儲存的密度,已達成世界上最快的單位儲存密度。業界也開始採用磁帶,每年增加百分之三十以上,磁帶在未來十年將會將再度被廣泛應用,也有越來越多雲端廠商使用磁帶備份資料。

第三是「FLAPE」,也就是結合快閃記憶體和磁帶的儲存架構。目前討論儲存架構時,不只討論內存、外存的數據架構,更多在討論需要被即時處理的「熱數據」,以及需要在新架構所考慮的「冷數據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