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下雜誌 IBM

企業創新

打造認知型企業,邁向人工智慧旅程

AI 科技是目前全球領導者們最看好的下一世代新趨勢,企業管理者也認知到資料是推動企業轉型的動力,正在尋找新的方法來釋放資料的價值,加速企業導入人工智慧的旅程。

近二十年來的科技發展史中,從未有如 AI 所帶來的巨大商機及衝擊力道,包括商業模式劇變、經營理念面臨轉型壓力,人才斷層更是企業深度的憂慮。台灣 IBM 總經理高璐華指出:「去年 IBM 提出科技賦能,是希望藉由 AI 或是雲端平台協助產業轉型,讓未來企業能做得更好。」

IBM 推動的未來企業也可稱為認知型企業(The Cognitive Enterprise),是能夠結合數位化、AI 及雲端平台,全面重塑的企業。高璐華說:「AI 不再只是實驗,而是實踐。不只是速度,而是規模,可以讓企業跳躍式領先。」

IBM 認為認知型企業採用 AI 時將依照 AI 階梯(AI ladder)循序漸進,這個「AI 旅程」包括蒐集資料、組織資料、分析資料,以及將 AI 注入企業流程等四階段。

台灣 IBM 全球企業諮詢事業群資深顧問協理陳昌裕指出:「AI 不是一個專案,而是旅程!如果要把 AI 嵌入企業內部,要精進企業的流程。導入 AI 的初期,效益不易張顯,但是最高階主管的支持和參與絕對是 AI 旅程成功的關鍵。」

IBM 認為,AI 並不會取代管理者,不過能使用 AI 的管理者,將會淘汰不使用 AI 的管理者。許多企業已從不同的面向,紛紛迎向 AI 旅程。例如找尋新的客戶體驗、創新獲利方式及提高產品品質。

「AI 貼標」精準掌握客戶屬性

中國人壽發現台灣的保戶對保險需求極高,卻不喜歡與業務接觸的特性,加上過去區別客戶特徵需要大量人力的判讀,保險資料分散各處,資訊碎片化。

中國人壽透過「AI 貼標」建立具有客戶特徵的標籤庫,讓碎片化的保戶行為能被有意義解釋。中國人壽與 IBM 攜手合作的成功經驗,成為全台壽險業 AI 貼標首例。

此外,透過互動軌跡記錄客戶的喜好和興趣,藉由 AI 互動行銷創造需求,精準掌握客戶屬性和需求。例如,針對某些客戶群需要美金資產或財務風險管理等,與保戶互動的資訊便可提供給各業務單位進一步再銷售。以「人找商品」或「商品找人」兩種方向,即時提供銷售通路更準確的行銷建議與溝通。

「AI 對話式」提供客製化互動

2017 年,行動銀行交易量成長趨勢快速成長,華南銀行內部資料分析顯示,行動銀行的交易量已超越網路銀行,形成「黃金交叉」。華南銀行數位金融部經理吳振玉表示:「手機成為銀行推廣數位金融並與客戶接觸的入口。 」

因此,華南銀行結合 Google 語音辨識、工研院語音辨識,以及 IBM 解決方案三方聯合推出全台首創「AI 對話式」行動銀行。目前銀行業採用的 AI 多為機器學習,華南銀行推出能自我學習的「第三代 AI」,AI 蒐集的客戶對話包含非結構化資料,用自然語言理解技術分析之後,提供互動式對話服務,掌握客戶需求,提供傳統行動銀行無法做到的客製化服務,讓客戶感受到科技的溫度。

「AI 檢測」提升工廠品管綜效

為了提升產品品質,製造業工廠生產線透過自動視覺檢測機(AVI)檢測產品、元件及零件的瑕疵,然而,外觀檢查有色差、高度不同等因素影響檢測結果,使工廠仍需加派人力進行人工複檢。但是人員工作疲勞時,將會導致效率低落和產品品質不穩定,檢測出錯所造成的損失非同小可。

因此,IBM 與製造業客戶共同研發產品外觀自動視覺檢測的 AI 輔助判斷機制,利用深度學習能力,把 AVI 資料匯入系統,透過 AI 模型的輔助判斷,讓產品檢測效率大幅提升。不僅降低檢測人員的工作負荷,使第一線員工成為最大受惠者,也讓產品的出貨品質更加穩定,提升整體營運綜效。

此外,公共安全亦至關重要,工廠員工需要配戴護目鏡、安全帽等保護措施,但主管很難確認所有員工皆妥善配戴安全裝備。此時,可透過標記監視器影像中可能違反安全規定的情形,以訓練 AI 模型,AI 將能自動針對員工違規情形對主管發出警訊,確保所有員工皆配戴安全裝備。

近五年的新興科技如 AI、雲端、區塊鏈、分析認知、互聯網、智慧自動化、社群媒體、資訊安全等,對企業的震撼力量超越過去二十年,對於企業數位轉型的壓力,更勝過往。唯有穩扎穩打,運用企業自身的資料,並與顧問團隊共同協作,在 AI 旅程中,以客戶需求為根本,便能與 AI 同行,創造未來新局。